邮箱:ccyty2017@163.com   电话:0913-6019666
官方微博
扫一扫,一键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官方微信
扫一扫,添加微博!

尧头窑印象

时间:2019-05-14 15:07:18          访问次数:0

 

尧头窑印象

 

近年来,尧头窑声誉鹊起,有关宣传文章与推介活动撩人情思。想去尧头的念想愈发强烈,终于在己亥年暮春,谷雨之后的第三天,我踏上了尧头的行程。

这是一个欲雨未雨、欲晴未晴的日子,这样的天气,游览尧头窑再合适不过。也许是受宣传文章的影响吧,意念在先,我怀着一种探秘的心情,尽力感受着这方土地的文化与生态之美。漫步老街,徜徉长润桥,探访遗址群,穿行美食街,与忠阳作坊主人交谈,一天的行程,算是对尧头有了一个初始的印象。

尧头窑印象

 

尧头,黄土丘陵地貌,一台一台,一垅一垅,既呈梯田状,又无规则,沟壑纵横,无灵动的水韵,无高贵的草木,无珍稀的植物,裸露着黄土台塬的本真面貌。

恰因这个本质地貌,恰因一种适宜造瓷的坩土矿石,恰因一种世代相传的匠艺,成就了这方独特而壮观的尧头窑景象。

漫步尧头窑遗址,到处可见烟囱挺立、充满沦桑感的古窑,到处都是倒放着的粗拙的大瓮,蜿蜒曲折的坡坡路路到处有碎瓷瓦砌成的图案。放眼望去,宁静,旷远,尽显一种拙朴,一种意境,一种苍凉,间或有一种发自肺腑的情怀……

尧头窑印象

 

尧头窑和许多风景区一样,凭借着独特的自然资源,独异的技艺传承,古朴的风貌,"藏在深闺人末识"的原始状态,广阔的民间市场,被重量级的艺术大师在滚滚红尘中慧眼识珠,犹如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尧头窑,在流年似水的岁月中,在坚守不移的信念中,锻造出这方烙刻着黄河流域风情的万千景象。

《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告诉人们:人类要生存,就必须依托当地资源,生产出劳动产品,一种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也就是被马克思称之为的"商品"。人们首先满足自己生活之需,然后出售、买卖,换取其它生产生活资料,进而达到财富的积聚和资本的积累。

尧头窑的发展,又一次印证了教科书无可辩驳的正确性。祖祖辈辈居住在尧头的先民,以及后来迁徙于此的民众,受一种力量的催生,受一种智慧的启发,受一种意念的引领,在沟沟沿沿、台台垅垅,依地势修建了四平方公里的蔚为壮观的馒头窑。千年炉火不息,手中技艺不断改进,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形成了碗窑、黑窑、瓮窑、砂窑四个传统窑系。此地独有的坩土矿石被粉碎,在耙泥池搅拌成浆,在大瓮里沉淀,历时一年半载。经窑匠们布满皱纹写满辛酸的一双手揉、搓、捏、磨、修,风干成形,装入馒头窑,一千多℃高温锻烧,出炉成器。之后,远走他乡,成为异地民众的生活用品,成为当地窑工们养家糊口的稳定的收入来源,久而久之,形成远近闻名的瓷器生产交易集散地。

尧头窑印象

 

资料显示,澄城"瓷砂始于唐"。当地人称,在古窑址废墟中挖掘的碎片上刻有汉代的年号。发展于隋唐也好,兴于宋元也罢,盛于明清也可,足以印证窑火的年代久远。这片窑址遗群,见证了一代又一代窑匠们的坚守与执着,见证了生活的艰辛不易与劳动创造艺术的蝶变。

时光驶入二十一世纪初。一个叫靳之林的美术大师,发现了这片民窑活化石中蕴藏的巨大文化价值与旅游潜力,他挥毫题词:"黄河之精,华夏之灵”。他在学术界奔走呼号,为尧头窑申报国家级非遗项目立下卓著功绩。一个名叫吴来宝的群众文化工作者,我小学时的老师,原县文化馆馆长,为宣传推介尧头窑,为申遗成功而倾情倾力鼓与呼。一个叫王宪民的公务员,原县文化局局长,曾与笔者在县农业系统同事,殚精竭虑,担当有为,开发建设了如今风格独特、卓尔不群的文化生态旅游景区。没有他们,就没有现在的尧头窑景区;没有他们,尧头窑黑瓷就不会名扬四海。他们,于尧头而言,功不可没!

当然,学者们看重的是,尧头陶瓷造型粗犷古拙深厚,纹饰简练凝重天真,瓷胎厚重坚实,釉色纯净细密,具有粗中寓巧、朴而不俗之特点,与官窑瓷器之纤巧高雅、洁润、甜媚旨趣迥异。无论是尧瓷的书法,还是刻花图案,无不气韵横出,刀法流畅,线条挺拔,充分展现出北方民俗的淳朴之美。

他们更看重的是,莽莽苍苍的遗址保护群,恢宏、古拙、铺排之气势。昔曰"藏在深闺人末识",今朝露出了庐山真面目。

如今的尧头,如今的尧头窑,和我四十多年前的印象天差地别。我十来岁时,曾到过尧头。因大哥在尧头斜井采煤,来到这片陌生的地方,记忆里到处是灰煤渣,到处是碎瓷片,到处蒙着煤黑色。我依稀记得,县陶瓷厂一位老者在轮子上做碗,幼小的我感到很神奇。现在,尧头变了,尧头窑亮了,她以新的姿态、新的理念迎接八方来客。

尧头窑印象

 

游客服务中心广场,造型古朴,依势而立;卫生间设计独特,恰如尧头窑产品一一民间使用的夜壶;长润桥横跨南北,谷底幽深,索桥魏魏,行走其间宛若仙境;美食街沿沟而建,老街原貌原景,折射出晚清至民国时期老街商贸繁华景象;老客栈,财神庙与财神洞,白家家庙,李家祠堂,处处都是乡愁记忆与商场情话……

忠阳作坊里,我与这位声名远播的省级非遗技艺传承人进行了交谈,目睹了父子二人和泥踏泥的过程,品尝了用自己烧制茶具盛的红茶,感悟了终生献艺、孜孜以求的情怀。如刘忠阳一样的窑瓷匠人,他们才是名符其实的尧头窑的符号与名片。作坊女主人热情的加了我的微信。

在周家作坊,我与窑主进行了短暂的交流。得知他是我在县农业局工作时一女同事的婆家小叔子,这一消息无形中拉近了我们的距离。他们正在制作花瓶,一个徒弟模样的小伙小心翼翼刻花。听口音是外地人,他自我介绍从青海来的,热爱瓷艺,投到周师傅门下,吃住在窑场,不挣分文,学习、实践一年。之后,打算回青海开办瓷窑。人各有志啊!人若无志,岂不是一具行尸走肉?

凝望着修建在沟沿上的周家祠堂,我惊叹这历经岁月风雨而傲世屹立的古老建筑,我感慨于周家族人在劳作之余不忘祭拜先祖不忘教育子孙后代,我感叹于那株三百余年的皂角树历经苍桑新枝茂盛……

还有,远望一台一台一垅一垅的油菜地,犹如巨大的幕景一样,金色的油菜花给景区涂上了灵动的色彩与韵味。

行走在这片遗址群,我突发奇想: 第五代电影制作领军人物张艺谋导演,把一个酒坊百亩高梁地拍得雄浑大气拍得激情豪放,假如由张艺谋拍摄尧头窑,那将会是一部极具穿透力和震撼力的宣传片或文艺片!

尧头窑印象

 

又想到鲁迅先生在巜且介亭杂文·门外文谈》中的话:………倘若用什么记号留存了下来,这就是文学;他当然就是作家,也就是文学家,是"杭育杭育”派。

那么,尧头窑不就是工艺美术史上的"杭育杭育"派吗?

由此,我由衷的对千年炉火不息的尧头窑精神惊为四叹:一叹世代经营,自强不息,业精于专。在劳作中养家糊口,在劳作中创造价值成就艺术。二叹源于民间,贴近生活。尧头窑是民间窑场,以人民为中心是他们的理念。它的品种它的造型与老百姓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突出实用性,兼顾观赏性。三叹依托当地资源,因坩土矿石而成就黑瓷艺术,因地产煤炭而使炉火熊熊。印证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古训。四叹家庭作坊,父传子授,环境熏陶,代代传承,技艺精进。

总之,尧头窑,诠释着劳动创造艺术的真谛,诠释着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精神。(吴军荣)


图片新闻

话说渭南丨探访尧头窑
(一)第一次去尧头窑,是从尧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