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ccyty2017@163.com   电话:0913-6019666
官方微博
扫一扫,一键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官方微信
扫一扫,添加微博!

千年陶瓷古村——澄城尧头村

时间:2022-06-06 17:26:11     来源:渭南日报·秦东谭     访问次数:0

于古村落中感受静谧,在千年老窑里对话传承。

在澄城县城的西南郊,有一座著名的尧头镇,依山傍水,风景独特。五月,草木繁茂。踩踏着一条条碎瓷片铺就的道路,抚摸着一面面匣钵堆成的墙壁,穿过破缸烂盆、制陶匣钵、残垣断壁、古老民居和千年古树,记者来到澄城县尧头镇尧头村。

尧头古称“窑头”,因瓷窑而得名,又由于古圣人“尧”与“窑”的发音相同,久而久之圣人之“尧”这个优雅的字符慢慢地取代了瓷窑的“窑”,尧头的地名便一直沿用至今。尧头窑是陕西历史上著名的民间瓷窑,有千余年烧造历史,堪称我国陶瓷艺术的瑰宝,是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于2013年4月被国务院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年8月,尧头村被住建等四部委公布为第二批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这个是我爷爷留下来的房子,房子至今应该也有200多年了。”在80岁的村民李德囤家中,古朴的窑洞、精美的砖花、门上打磨光滑无一点瑕疵的青砖、独特的窑上窑设计……历经几百年风雨,仍旧能看出当年匠人的用心和精湛技艺。

“三月二十三滴一点,跑到尧头买大碗。”意为农历三月二十三如果下雨,庄稼收成好的话,就可以放心地去尧头村买大碗吃饭了!由此可见,尧头窑不仅历史悠久,而且一直与当地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

李德囤回忆说,在他小时候的记忆中,尧头窑非常繁华,白天黑夜都烧的是窑,他们村每家至少都有一个匠人,有的一家父子几个都在窑上做工。一户一个人,全村也有七八百个窑工。每天都有很多车辆,都是大马车,一辆车套三四个牲口在向外拉货。村西有20多个窑,那里也就是批发市场,各种碗、碟、盆、罐都有。

尧头村地处澄城、白水、蒲城三县交界处,西临洛水河,境内几条支流经尧头汇入洛河,水量充沛。这里矿藏资源丰富,主要有煤炭、石灰石、坩土(高岭土)、硫磺、铝土、铁矿等。优质的水源、大量坩土(高岭土)和煤炭资源,为古今烧制陶瓷提供了原料保证。

“我们祖祖辈辈都是烧窑的,年轻时嘴上没吃过亏、耍上没吃过亏,那个时候人人都知尧头不知澄城,全国各地的人在尧头都能找到活干,当时街头巷尾非常繁华。”今年84岁的尧头村村民李季文,年少时就跟着父辈们烧瓷。李季文说,尧头窑是个民窑、土窑,民间需要什么,就烧制什么,千百年来,这里烧制的一件件瓮、盆、碗、瓶等,造型古拙浑朴,纹饰简练凝重,具有鲜明的民间文化风情及浓郁的泥土气息,源源不断进入寻常百姓家。

时至今日,尧头窑遗址仍现存古窑129座、古民居75处、制瓷作坊78处、庙宇祠堂17处,是我国目前发现的保存最完整的原生态古窑遗址群,被誉为“中国原生态陶瓷活化石”和“中国现存最大的天然民窑博物馆”。

2006年5月20日,尧头窑烧制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此后,国家、省、市、县开展了一系列保护、补救措施,包括保护古窑址,重建“窑神庙”,建设陶瓷博物馆,保护现有陶瓷老艺人,同时在保持好传统村落风貌和地域文化特色的基础上,合理开发传统村落旅游资源,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发展乡村旅游业,通过就业和经济结构调整,留住年轻人才,让传统村落留下来、活起来,为尧头经济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让古村落变成有历史记忆的古味、文脉肌理的韵味和山明水秀时尚味的“新家园”。

在尧头村北的一处院子里,沿路放着各式各样的陶罐,罐子里种着各种花草,院子门前的台阶上,正在晾晒着刚刚做好的陶胚,一个女孩正熟练地进行着揉泥、拉坯等陶瓷制作工艺。

这个女孩正是尧头陶瓷工艺的市级传承人刘忠阳的女儿。“我们祖祖辈辈都是做尧头陶瓷的,我从小耳濡目染,也就喜欢上了这个。”刘忠阳说,从18岁开始,他就跟着自己的父亲学做尧头陶瓷。父亲对他要求很严格,经过几十年刻苦练习,他后来的手艺比父亲还高。

刘忠阳的妻子周引弟也出身于陶瓷世家,嫁给刘忠阳后,两人一起经营着自己的小作坊,依靠这项手艺经营生活。据周引弟介绍,澄城尧头陶瓷共碗窑、黑窑、翁窑和砂窑四个窑系,刘忠阳就掌握了其中三个,而且,工艺娴熟且细致,名声远扬。

尧头瓷器主要制作生活器具,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随着社会发展生活用品材料的多元化,尧头陶瓷生意开始萧条,很多陶瓷匠人都去做别的行业,为了糊口,刘忠阳也曾短暂“半出走”过两次,他打过工,跑过运输,但挣来的钱都用来支撑制瓷作坊运行。

后来,尧头窑文化旅游生态区全面开发,又让一些半从业状态的制瓷手艺人看到了机遇。刘忠阳也再度扩大作坊规模,和妻子更加专注地投入黑瓷技艺研磨中,他没有局限于家族式传承,而是广收门徒,誓要将黑瓷技艺继续发扬光大。“这些年,从国家到当地政府,都越来越重视传统手工艺的保护与传承。”刘忠阳说,这些年他也去几所高等学府参加了专业系统的学习,觉得自己越来越懂黑瓷,越来越对这项技艺爱得深沉了。

刘忠阳全面继承了尧头黑瓷的烧制技艺,并他一直坚持所有作品全部纯手工制作,其作品晶莹透亮、既尊传统、又善创新,很多作品多次随着国际文化交流活动走到日本、法国、韩国、意大利等国家。

“传统手艺只要做好,从来不会把你吃穿没了。”刘忠阳时常这样叮嘱学徒,他也始终用这句话勉励自己。如今,令他更为欣喜的是,不仅有很多徒弟从四面八方来这里和他学习,他的儿子儿媳,女儿女婿也跟着他一起从事尧头黑瓷的营生。

“我父亲从选料制坯,到施釉描花,到装窑烧窑的七十二道工序都很精通,他的很多作品都在国际国内展会上展示。”34岁的刘春龙谈起父亲的技艺赞不绝口,“我现在还是学习阶段,希望可以把我父亲的手艺都学好,传承好。”( 记者 任晓彤)



图片新闻

话说渭南丨探访尧头窑
(一)第一次去尧头窑,是从尧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