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ccyty2017@163.com   电话:0913-6019666
官方微博
扫一扫,一键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官方微信
扫一扫,添加微博!

地道的“黑珍珠” 纯正的土瓷 ---话说澄城尧头黑瓷(九十九)

时间:2021-12-05 10:07:19          访问次数:0

元青花施釉工艺方法及特点

现代仿元青花器已无法获取与元代麻仓土成分相同的高岭土,多用工业化机械加工的胎泥制坯。这种胎泥由于用球磨机碎料,真空练泥,没有陈腐过程,因此烧成后的仿品胎质过于细密,胎内没有空隙,胎体比重大,手感沉重,露胎面细白无砂隙(图4)。近几年来为了在制泥工艺上仿古,景德镇周围许多瓷石、瓷土产地的江边河畔又出现了一些用水轮作动力的水椎制泥作坊,专门向仿古瓷作坊供应泥料。据一位行家里手介绍,这类泥料比机制泥料“有性,好用得多”。但无论如何,用这种缺少较长时间陈腐工序的泥料烧制出来的仿元青花瓷在露胎处仍显干涩,没有元青花真器露胎处那种粗而不干、润腻不涩的质感。当然,这种感觉不是看了文字就能立马掌握的,要多摩挲元青花标本,才能找到感觉。

在瓷器瓷坯胎外表面上覆盖一层釉料的工艺叫施釉,

传统元青花施釉工艺一般分为淋釉、刷釉、沾釉、和荡釉。

一般根据器形大小采取不同的工艺方式。

元青花的罐瓶等瓷器的内部分不单独施釉,

多是利用沾釉时进去的釉浆,荡一下釉就可以了,工艺很简单,

所以造成瓷器里釉多严重不匀,甚至大面积无釉。

而瓷器外部除了底足,一般都是整体施釉。


11.jpg



元 青花松竹梅纹六方大罐

小器形的元青花瓷器一般是单手沾釉;

中、大型瓷器一般是双手沾釉,然后口部以淋釉的办法补釉;

特大器形的元青花瓷器完全使用淋釉或刷釉工艺。

元青花的多数胎骨为高岭土掺瓷石,称作二元配方。早在五代时,繁昌窑和北宋的青白瓷中已发明了此项配方。由于生产元青花的窑口不同,胎骨的特点就各自不一。经过配方的胎,具有一定的强度和柔韧性,能够较大程度控制高温变形,保证大件器物的成型率。元青花的大罐有百斤、大盘、大碗、让人感到震撼。宏观看胎底有松软的感觉,没有明后期瓷胎坚硬,多数器底有沙眼、修底不光滑。


22.jpg


元代青花花觚

小件元青花施釉:

器外均采用蘸釉法(见插图):

即用三或四个手指抓住器底部,直插入釉中至足沿,片刻提起。

凡是蘸釉产品,往往釉不到底,

胫或足下部有一圈不规则的漏胎,

上面往往留下3到4个手指抓坯的痕迹(如下图).


33.jpg



仅小口的瓶、壶和小件的瓶、罐、盒等琢器,器内一般不施釉,

仅见小盖罐有荡的釉,有的荡釉不满(见下图)。


44.jpg




55.jpg


以上施釉方法,常常会使器物的口沿或肩部出现“泪痕”(见下文)。


66.jpg


今仿者多用吹釉法,则不会产生此现象。

大件圆器:

大盘、大碗内施釉是甩釉:(见下图)。

外壁施釉亦甩釉:(见下图)。

77.jpg


88.jpg



由于内、外壁上釉时器物口沿部位都会沾着釉,

所以此处必两次上釉,

出现厚釉而釉色深青和大面积“泪痕”现象(见图)。

中、小件圆器:

器内用浊釉法。

施了内釉再施外釉。

施外釉是用蘸釉或浇釉法。

大件元青花施釉:

大口的罐、瓶等,器外用浇釉法(见下插图):器内用大笔涂釉。


99.jpg


10.jpg


因为元青花这些施釉工艺方法形成了元青花瓷器的特点:

一般元器釉层较厚,釉面不平,容易出缩釉点和针眼,

中大型罐瓶类口部带有釉水流淌痕迹,瓶内多无釉,罐内多漏釉或半截釉。

有明显的荡釉痕迹。

罐瓶底部多无釉,有时有些手沾上的釉斑,

此种釉斑系上釉工艺中手沾釉所为,非故意而为之。

12.jpg


元代青花瓷器底部

元青花施釉为浇釉,淋釉,

把未研磨碎的瓷石小颗粒浇到胎的釉面上了,白色小颗粒。

多单独存在。

有的多,有的少,有的没有,这一特征可做为元青花的佐证。

元青花绘画使用的氧化钴多数是进口料,是与古波斯贸易用瓷器、丝绸、茶叶、交换或购买的。目前有三种译法:苏勃泥青、苏尼勃青、苏麻离青。进口料有高铁低锰的特点,有不规则黑褐色的斑块或锡光点片,并有凹凸感,有晕散、下沉、聚集丝、网、珠点的现象。有的流淌,还有的泛紫色。青花发色具有青翠浓艳、深浅不一的效果,有的能产生水墨画的艺术。由于是天然矿,矿脉、金属含量不一样,提炼使用效果就有区别。

来源:博搜资讯


图片新闻

话说渭南丨探访尧头窑
(一)第一次去尧头窑,是从尧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