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ccyty2017@163.com   电话:0913-6019666
官方微博
扫一扫,一键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官方微信
扫一扫,添加微博!

尧头神奇之祠堂比邻

时间:2021-08-10 09:45:00          访问次数:0

尧头居民以李、白、周、宋等大姓及几十个小姓组成,分散居住在附近的十几个山峁、沟岔、沟坡、沟窝里,各家族依山借势,箍窑盖房,形成了一个方圆数里的大村落。乡民们来自五湖四海,血缘、地域各异,聚族而居。人们为规避单打独斗,各自依附于本姓家族,相互慰藉,抱团生存。一些旺族则通过修建宗祠(俗称祠堂或家庙)来追祖德,敦睦族谊,维系家族团结,增强宗族的凝聚力。尧头白家祠堂、李家祠堂、宋家祠堂、周家祠堂、杜家祠堂、申家祠堂也就是在这样的环境和背景下应运而建的。有了祠堂,子孙后代们再不会去旁依他族,整个家族便能就地居住,繁衍生息。

白家宗祠位于老街东街口的家庙前村。新近翻修的白家宗祠(即白氏家庙),始建于清朝。原建筑梁板上写有时年雍正元年岁次癸卯七月十五日子时创建,咸丰九年岁次乙未十月初十日巳时立柱午时上梁重修的题款。
2015年 8月,白氏家族后人集资进行了祠堂翻修。翻修按原建筑风格进行,保留了原建筑横梁、次梁、过梁、柱墙等。由前殿、主殿、侧殿等组成,新中有旧、旧中有新,保持了祠堂庄严古朴的风貌。
老街中段新近重建的李氏宗祠,是由李家后人李和平、李海仓、李对成、李中信、李红卫、等出资在李氏宗祠原址上缵修的。李氏宗祠始建年代不详,原建筑的梁板上书写大中华民国三十二年瓜月李户人家协力重修。新建的李氏宗祠两边的门柱上镶嵌着一副对联:见于西凉显于陇右迁晋归秦居重泉入长润木本水源可溯, 始于虞士盛于隋唐由宋历明愈民国及盛世祖宗功德难忘。李氏家族世代渊源及迁徙发展的历史,由此可窥见一斑。
宋家曾是尧头富裕户,曾有过六月六晒银子的传说。过去宋家道最大的建筑是宋家祠堂,始建年代不详。据说,宋家祠堂是尧头五个祠堂中规模最大的祠堂,建筑也最为壮观。墙门、门楼、照壁、正殿、庑房、享堂、房屋、匾额、画像、狮子等一应俱全,庄严典雅。现今的宋家祠堂是在原址上,用旧窑洞改建的,无论其规模还是外观,都无法和老祠堂相媲美。
位于周家洞附近的周家祠堂,是清朝道光二年重修的,至今已有190多年的历史。南北长约 15 米东西宽约10米,高约7米,是尧头现今遗存最为完整的家庙。祠堂整体气势宏伟,结构精妙。两厅夹一庭(两进式),青砖封砌、砖雕精美、错落有致、布局合理,五十年代曾是周姓子弟初级小学。
杜家祠堂是一个窑洞式建筑,座落在西邦湾东南杜家湾,也是杜家湾遗存的最大窑洞。长约14米,高约6米,宽约7米。可容纳百人。当地村民常用窑洞里可以碾场来形容杜家祠堂的大小。
申家祠堂现在周家沟存有遗址,祠堂始建年代、毁坏情况不详。
祠堂,是旧时尧头不同家族炫耀自己,光宗耀祖的标志性建筑,也是家族凝聚力的精神支柱。历史上,祠堂文化在尧头村民教化、乡村治理中曾经发挥过积极作用。如今祠堂已经辉煌不再,它见证了尧头的过去,还必将见证尧头的未来。


图片新闻

话说渭南丨探访尧头窑
(一)第一次去尧头窑,是从尧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