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ccyty2017@163.com   电话:0913-6019666
官方微博
扫一扫,一键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官方微信
扫一扫,添加微博!

渭南澄城县尧头窑遗址让你知道什么是文化的辉煌,和世事的沧桑

时间:2018-11-23 15:50:28          访问次数:0

遍地的沧桑揪疼了心

尧头窑,位于澄城县西南十多公里处的尧头村,地处渭北黄土台塬地带,洛水之滨。之所以叫尧头窑,盖因她悠久的制瓷历史。据记载,尧头窑制瓷历史长达千年,主要烧制碗、盆、罐、瓮等民间家用的几乎所有陶瓷器具,质地粗朴耐用,曾一度行销全国多个省份,名声远扬。

时至今日,尧头窑遗址仍有保存较完整的古窑30余座、古民居75处,是我国目前发现的保存最完整的原生态古窑址遗址群,属于我国罕见的民窑群遗址,被称为中国原生态陶瓷活化石和“中国现存最大的天然民窑博物馆。

昔日的辉煌震惊了谁

收秋不收秋,就看五月二十六,二十六滴一点,跑到尧头买大碗。这是在关中东北部和陕北一带流传了千百年的谚语。传说,五月二十六是糜谷的生日,当天只要下一滴雨,这一年的庄稼就会丰收,吃饭不愁了,人们赶快就去尧头窑买大碗。

这谚语既反映了人们对丰收的期盼,也道出了尧头窑瓷器在当年的名气之大。

其实,检索历史就会发现,沟壑纵横,山峁林立的尧头,最初是以穷困而出名,这里土地贫瘠,靠天吃饭,一年收获的粮食只够吃两三个月,其余口粮都要到集市上去买,周围的人都不愿把女儿嫁过去。

然而,勤劳的尧头人也是勇敢的,他们没有等天上掉馅饼,而是利用天赐的宝藏地下丰富的煤炭、陶土、矾土、硫黄等多种资源,智慧般地开始了瓷器制作,产出以瓮、碗、缸、罐为主的民间瓷器。据考证,有说起于汉代,有说起于唐代,但元代就有瓷器制作则是确凿无疑的,到明清时,尧头窑迎来了制作的盛世。

那时,一年四季除过几天收麦种麦忙季外,尧头人全都扎在窑场里,抟土于水火之中,延续千年用双手做出一件一件泥活,用汗水烧出一窑一窑的瓷器,堆放在集市里,或批发、或零售,尧头成为最富裕的地区。传说,一度时间,这里还盛行过晒银子的习俗。《澄城县志》记载,窑课钞二百八十九贯五百文,表明尧头窑瓷需给官府缴课纳税,成为当时的主要财政来源。

富甲一方的尧头也成为北方民用瓷器生产重镇,扬名立万于秦晋豫等省,周边的姑娘出嫁以尧头为首选之地

遥想当年,匠从八方来,器成四方走。鼎盛时期的尧头人口逾万,街面上更是五方杂音,市声喧嚣、夜如白昼。当地作家权正民在文章中记录了曾经的盛况:逢集庙会,一街两行摆开,人挤得实咯扎扎,兀日山呼,没远没近的人都来了

尧头古镇,从此繁华不再,到处弥散着不堪目睹的衰败和透彻骨髓的苍凉。

站在废墟覆盖着的沧桑景象,虽是炎热夏日,但记者的心里却在抵御着阵阵寒意的侵袭。是啊,曾几何时,为了少数人的富裕,我们失落的何止是一个尧头窑啊?

尧头窑从此荒芜在了我们的手中,沉睡在了我们身旁

千年的窑火再燃起

尧头窑发展的血脉中有历史沧桑,有现实对接,却从未缺失艺人传承的角色。


图片新闻

话说渭南丨探访尧头窑
(一)第一次去尧头窑,是从尧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