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ccyty2017@163.com   电话:0913-6019666
官方微博
扫一扫,一键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官方微信
扫一扫,添加微博!

走进尧头窑

时间:2021-10-22 10:54:00     来源:当代文艺 作者:王文琴     访问次数:0

尧头窑位于陕西省澄城县尧头镇尧头村。尧头村沟壑纵横,洛水绕流,藏风聚气。因本地山上有丰富的高岭士和煤炭资源,故自唐宋以来,尧头村祖祖辈辈以制陶为业。世代相传,延续至今。尧头窑属于民窑,主打产品是黑瓷。

尧头窑分碗窑、瓮窑、黑窑、砂器四大窑系。产品以民用的碗、碟、盆、壶、罐、瓮、灯、枕及文房用具为主,质优价廉。瓷器不仅畅销渭北各县,而且远销山西、甘肃、内蒙古、陕北等地,深受广大群众喜爱。

说来惭愧,作为老家是澄县人,对尧头窑瓷器缺乏深入了解。几年前,我曾去过尧头窑一次。但那次因时间短促,浮光掠影,没有探究制瓷工艺。

趁着周末(2020年5月23日)休假,我决定专程去尧头窑探寻一次,感受其陶瓷文化的魅力。新冠疫情解封时间不长,所以游客相对较少。没有人声鼎沸,反而能静心细细参观。

从景区入口进入,穿过文化广场。我没有走长润桥,而是沿着长润桥边侧的台阶下,沿步行道,抵达砂锅沟。从沟底的油桃园穿行。树上的油桃现只有直径2厘米大,还是一个个青果果。登上长润桥西侧的台阶,就来到了尧头窑景区的核心地带。

在桥头北侧,映入眼帘的是鸿运来作坊。从大门进入院子。这是一个长方形院落,正面端对是瓷器作坊和烧制车间,坐北朝南依次排开。院西侧是陶艺体验馆。大门右手南侧是几间面北敞开的民俗文化展示间。院东是原料堆放场地和粉碎设备,沉淀池。院落中间有一处凉亭。生产车间窑洞门前,通道的南侧是一排关于尧头窑瓷器制作工艺的宣传牌。主要介绍严格制瓷的七十二道工序,非常复杂。

我依次从西向东进入制瓷作坊参观,了解制瓷工艺。每间作坊窑洞门头标牌均是统一定制的碟形黑瓷门头,很独特。

我首先进入制坯室。这是一孔小窑洞,进深大约有8米左右。紧贴窑内墙体,装饰了一层白色扣板,看着干净明亮。一个身穿蓝工服的老师傅,正埋头制作一个和面盆。他跟前的产品台板上已经做好了一个和面盆成品,他正在做第二个。他在变化使用着不同工具,用旋刀修饰、去掉盆底多余的泥料,接着用刮片打磨盆外表。

1111.jpg

眼前的这位师傅姓雷,我与雷师傅攀谈了一会。老人讲,他从15岁开始拜师学艺。一直从事黑瓷制作。雷师傅今年72岁,所以他已经在制瓷行业从业57年了。他说,做瓷器活,因制作工序是纯手工制作,不能性急。慢工出细活,要力争做出件件是精品。所以要能耐住性子。他给我讲从原料到制坯料的过程。他说,从山上采的矿石磨碎后,在水池浸泡,耙泥、沉淀。粗泥制成瓮、缸、盆等大件器皿,细泥做碗、碟等精细瓷器。去除水,陶泥沉淀干燥后,就形成制作陶瓷的泥料。大块泥料放在窑洞内储藏。用的时候再打碎,用水化开,和泥备用。这时就可制做各种器具。我问雷师傅,在用水化泥料时是否加入其它材料?雷师傅说,不需用,当地的泥料很好,可塑性好,是纯料,不添加其他东西。雷师傅讲,他通常做的是盆、罐、碗、笔筒、杯子、瓷枕等。以前也做大型瓷器。像茶碗之类,过去纯手工制作,现在可以借助机械加工。用专用模具,效率比较高。他做的和面盆,有好几种规格。有时也根据客户要求定制。

雷师傅解释说,做吊顶以防窑洞顶落土,影响产品质量。若毛坯上落了小土粒,烧制后,此处就是一个极细小的窟窿,成了次品。严把每道制瓷环节,是手艺人孜孜不倦的追求。

我接着去了另一个车间---成型室。内有两台成型机,可变换模具压制规格不同的小茶碗。此时,恰好遇到鸿运来作坊的生产负责人----杨经理,他很热情地接待了我。给我演示压制茶碗的过程。泥料事先用手揉拍成一个个均一的扁圆形,形似油糕。然后放进模具,压制,用专用制陶工具修去杯沿的多余料,静置。机压瓷器自然干燥。反扣模具,顺利取出制品。我询问杨经理,压制的过程是否在模具内洒脱模剂?杨经理解释说,咱这制瓷工艺,不用脱模剂,自然脱模。

接着杨经理带我参观烧制室。因上午刚出一炉瓷器,所以这会儿烧制室内空荡荡的,这使我有机会进炉膛内参观其构造。现今烧制瓷器,不是像过去用煤炭,而是用煤气,环保。因消防安全需要,几个大煤气罐在西侧隔壁窑洞内,通过穿墙管道引至烧制室。管道连接煤气分配支管抵达各个火眼。

烧制瓷器的炉腔是一个长方体,顶面是半圆形,类似小窑洞的造型。炉门与炉体均由耐火材料制成。炉腔内共有16个火眼,东西侧各布一排,分设7个火眼,炉门上2个火眼。火眼等距分布,煅烧升温均匀。

摆放待烧瓷器的是一个长方形架板。瓷器一层摆满后,再通过架框,摆放第二层,依次类推,直至摆满。最后将架板通过固定滑道滑入炉腔,关门,开火。在炉体外可调节气阀大小,控制烧制温度。瓷器烧制最高温度控制在接近1300℃。烧制过程要经过12小时,烧制结束,关火。自然降温至炉膛温度接近室温时,开炉,出瓷。

梳理一下,尧头窑制瓷工艺流程,简言之:原料加工→制坯→施釉→装饰→煅烧。

原料加工包括坯泥和釉料加工

①坯泥:球磨或耙泥法,细度要求过180目筛。

②釉料:球磨法,细度要求过220目筛。

毛坯做好后,自然晾晒定型后,即进入施釉工序。施釉常用方法为:

①浸釉法:将晾晒后的陶坯用手工全部浸入釉浆中,使之附着一层釉浆。 

②浇釉法:用专用的壶或舀子将釉浆均匀地浇到坯体上。

以瓷碗浸釉为例。施釉时瓷碗底要顶住底托,瓷碗内外浸釉,碗底不浸釉,素色。上完釉后,倒置,自然晾晒,后正向晾晒,静置干燥。刚做的毛坯是土褐色,上黑釉后,就成了暗红色。

施釉晾干后,就进入装饰工序。

尧头窑陶瓷装饰艺术非常丰富,主要有黑釉刻花、黑釉划花、白釉铁锈花、白地青花、黄地铁锈花、青釉刻花等,其中铁绣花和刻划花最为精彩。

装饰好后,装炉,批量进行烧制。

2222.jpg

施釉、刻画装饰好的待烧制品

跟随杨经理从烧制室出来,窑门前工人正在整理新出炉的瓷器。这炉烧制的瓷器大大小小有近三百余件。我俯身,随机拿起一只小茶碗进行观察。此刻,茶碗尚有烧制的余温。黑瓷釉色饱满,瓷表面细腻光滑,阳光下黑的发亮。

在成品堆中,有一个长约30多厘米的弯柄号。杨经理介绍说,这是客户定做的扩音器。在扩音器弯柄距端口三分之一处,预留了一个小裂缝。杨经理热情地要给我演示扩音效果。他带我进入成型室,内部产品架上有一个与外面同款的黑瓷扩音器。杨经理用手机播放了一首歌,手机扬声器对准号柄端头位置,扩放的歌声回荡在作坊窑洞内。这是我第一次听到从黑瓷扩音器发出的声音。听起来非常悦耳。一团毫无生命力的瓷泥经过制作成型、浴火煅烧,幻化成了有灵魂的产品。真令人兴奋,感觉美妙。扩音效果很棒,非常接地气。 

试听完瓷扩音器,从成型室走出来。我回望地上摆放的新出炉的一件件精美瓷器,情不自禁地俯下身,再次端详,爱不释手。杨经理说,外面展厅有更多产品可参观。于是,我对杨经理致谢、告别。出院门的时候,恰遇上雷师傅从院外进来,我亦与雷师傅告别。 

我来到门外鸿运来作坊的产品展厅参观。展示柜上黑瓷产品种类很多。有花瓶、笔筒,笔山,插花器,烟灰缸、翻碗,瓷壶等等,还有玲珑可爱的小孩玩具---小瓷鼠。尧头陶瓷造型粗犷古拙,纹饰简练凝重,瓷胎厚重坚实,釉色纯净细密。黑瓷器质朴、接地气。我挑选了一对黑瓷碗。我觉得用这瓷碗盛饭,吃起来肯定特别香。因为这是老家泥土烧制的,可以慰藉我的乡愁。我付款后,瓷碗暂放展厅。待参观完,折返回程时带走。

3333.jpg

鸿运作坊展厅部分产品

我从鸿运作坊展厅出来,沿着游览路线经白家庙西行。古瓷片俯拾皆是;匣钵垒墙随处可见。这种“匣钵垒墙”的民居建筑风格以及利用生产后的残废陶瓷物件装饰生活环境,属独创运用。

4444.jpg

独特的匣钵垒墙民居建筑风格

经李家祠堂,白家作坊,向西北行。途径碗窑烧造区、道光窑、宋家城,便来到休息广场。到展览窑洞里看制瓷作工艺壁画。感受过去制瓷的场景。

从休息广场左拐,就到了周铁怀瓷坊。我走进作坊,室内有两位年轻姑娘,正在专心制作双耳小口罐。经了解,她们是某美术学院的学生,她们来此实习。她俩正搓陶泥做罐耳。有年轻人参与,传统手工制陶技艺注入活力。

从周铁怀瓷坊出来,沿路向东北行,穿过周家洞,向东行一段路程,右拐,便来到古皂荚树前。这棵周家沟皂荚树,历经沧桑,已有300多年树龄。树身基部有雷电袭击伤,大部分中空,仅靠树干一侧树皮存活至今。这棵皂荚树在过去,解决了当地人的洗涤问题。皂荚树如枯木逢春,抽出新枝,非常茂密,展示着长寿风骨。

5555.jpg

周家沟古皂荚树

经过古皂荚树,继续沿路往东南行,经雍正窑。接着朝东北向前行,返回白家作坊。

这一路参观,道路两旁沟坡是大面积的仙人掌和散生的乔灌木。仙人掌正当花期,一个个开着黄绿色的花朵,非常漂亮。火红的石榴花也随处可见。

尧头窑遗址被专家誉为古瓷窑“活化石”。现存明清和民国时期的古窑址129座,古民居75处,制瓷作坊78处。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遗存最丰富的古瓷窑。

尧头黑瓷烧造所用的原料高岭土、釉及过去烧窑所用的木材、煤炭都源自当地,就地取材。高岭士富含三氧化二铝、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铁、氧化钙、氧化镁等成分。是烧造高档、日用黑瓷的优选原料。尧头窑瓷器代表器皿大型的如:双耳酒沆,气势磅礴;小型的如:老鼠罐、狮子罐。造型生动,妙趣横生。以罐盖喻天,罐底喻地,代表天地合一。尧头黑瓷被誉为“纯正的黑瓷,地上黑珍珠”。

在感受尧头窑陶瓷文化后,去县城吃一碗当地的特色美食---麦子泡馍,舌尖感觉三个字:嫽扎咧。

尧头窑“千年炉火不熄”,尧头窑热忱欢迎五湖四海的朋友们!


图片新闻

话说渭南丨探访尧头窑
(一)第一次去尧头窑,是从尧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