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ccyty2017@163.com   电话:0913-6019666
官方微博
扫一扫,一键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官方微信
扫一扫,添加微博!

【尧头陶艺】精湛技艺——澄城尧头窑陶瓷烧制技艺(图)

时间:2017-08-26 17:15:35          访问次数:0

  澄城尧头窑历史悠久,扬名一方,是渭北黄河支流第一窑,堪称我国陶瓷艺术的瑰宝,是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窑场问世,规模宏大,传 说神奇,佳话连篇;窑货古色古香,朴实可爱,绝妙无比,价值颇高;古往今来,朝朝代代,庶民百姓,使着用着,摆着放着,收藏着澄城尧头窑的产品,价值远甚 于赞赏之美,真是名不虚传。它不仅是陶瓷技艺的传承,更是民族精神的传承,从原始社会到汉唐盛世,中华民族所有的东西都凝聚在了澄城尧头窑。

  澄城尧头陶瓷主要产于距县城西南10公里的尧头镇尧头村。据《澄城县地名志》考证:尧头镇古称“窑头”,因瓷窑而得名,又由于古圣人“尧”与“窑”的发音相同,久而久之圣人之“尧”这个优雅的字符慢慢地取代了瓷窑的“窑”,尧头的地名便一直沿用至今。

  多年来在澄城县发现的“仰韶文化”遗址就有10多处。据省考古专家实地考察,在该县的刘家洼乡遮路遗址、下车盖遗址,就有大型古文化遗址。该遗址属新石 器彩陶文化遗址,遗址内灰层与灰坑明显,遗物中有带彩的细泥红陶,细泥绳纹灰陶,加沙粗红陶片,内容丰实,面积较大。值得注意的是,在下车盖遗址北部,紧 连的上车盖的新文化遗址,出土的除灰陶、红陶残片外,以红底黑花为特点,其纹饰造型已显示出礼器的先兆。还有汉代的铁锅残片和陶制弹丸。遮路遗址、下车盖 遗址、上车盖遗址,这三个遗址同处一区域,且彩陶残片的纹饰相当精美,器型残器非常规整,已有相当高的烧造技艺,演变明显而又脉络清楚,是比较罕见的。上 述三处遗址距尧头窑古遗址仅10多公里。经考证,在尧头窑古窑址周围也发现了大量的制陶遗址,随之又发现了刻有汉代年号的瓷器和瓷片等。这就说明澄城尧头 陶瓷烧制技艺是这些古陶制作技艺的延续,也证明了澄城这块土地上有着相当久远的烧制陶瓷的历史。

  据明代县志记载,澄城“瓷砂始于唐”,这是尧头窑最早的文字记载。明嘉靖三十年(1551)《澄城县志》曾记述征收窑税,每年窑课抄二百八十九贯五百文……物产器用资黑瓷,石炭,色则有矾红,黑磁窑(尧)头镇特产。

  明天启五年(1625)刻印的《同州府志》也记载:“澄城尧头……产陶瓷器。”

清  咸丰元年(1851)《澄城县志》记载“器用黑瓷出长润镇(尧头),瓮、盆、盘、盏之类,粗朴耐久……”又记载,清代尧头手工烧制陶瓷砂器颇具规模, 烧制陶瓷40余家,陶瓷制品粗朴耐用,价钱便宜,行销澄城、合阳、大荔、朝邑和二华(华阴、华县)一带,并远销山西、河南、甘肃、内蒙古等地。

  1926年《澄城附志》记述,“境内工艺不兴,无其他特产,著名者惟长润镇(尧头)之瓷器、砂器,余皆寻常日用之物……旧时有40余家,民国十五年时有20余家,每年共出30余窑”,为“每窑约值钱30余串,每年约售钱万余串”。

  1941年《陕行汇刊·澄城县地方经济调查报告·陶业》载,“有窑户数十家烧制缸盆等日用器皿,兹在赣瓷无法前来之际,其产销量颇极一时之盛”。

  上述文献表明,澄城尧头窑自明代以来就是烧造以黑瓷青瓷为主要产品的大型窑场(此前未考古挖掘)。20世纪初期有改良的青花瓷。值得重视的是,在20世 纪初期,“其在南乡,旧时多事搏埴,每年农隙贫家壮者做工于窑场,陕晋各地之窑业大半皆澄人也。民国成立,兵事倥偬,窑业倒闭。贫者少此项利益矣”,显示 出澄城尧头窑与陕西其他民窑和山西诸民窑存在着工匠输出、技术交流的紧密关系。

  据当地人称,在古窑址废墟中挖掘的陶瓷碎片上发现刻有汉代(前 206—220)的年号和人名。由此推断,尧头陶瓷最早可能始于汉代,发展于隋唐,兴于宋元,盛于明清。时至今日,在旧窑址中还可以看到有“大清康熙三十 七年(1698)”、“大清道光十四年(1834)和大清咸丰元年(1851)年号的馒头窑和作坊”。足见尧头窑的历史是相当古老的,它的考古学和民间艺 术的价值是显而易见的。

  清咸丰元年(1851)《澄城县志》载:雍正甲辰科解元游德亦《咏尧头·瓷窑》曰:“万道玄云矗绎宵,祝融烧炭鼓尖 敲,铸来白碗胜霜雪,奇喜休夸汝定窑。”可以看出当时尧头窑的鼎盛景象和尧头陶瓷的精美之作。在澄城当地还流传这样的民谣:“收秋不收秋,等到五月二十 六,此日若要滴一点,快到窑头买大碗,买来大碗吃米饭。”这段古老的民谣至今在当地世代相传,是挂在嘴边的一个方言。意思是,秋天的丰收与农历的五月二十 六日有着极其重要的关系,如果在这一日滴上一点雨,那么秋庄稼必然获得丰收,人们即去买尧头的大碗。足以反映了旧时人们对丰收景象的期盼,也印证了尧头陶 瓷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必备用具。

  澄城尧头陶瓷的釉色多为黑、白、青三色,花色除白黄之外,还有蓝色及棕红色,如碗碟或白釉兰花或黄釉铁锈 花,单色手描,朴素大方。各种器物上装饰的花卉、动物与当地的剪纸、面花造型同出一源。其中黑釉瓷最负胜名,俗称“黑珍珠”,釉层一般厚薄均匀,也常有泪 痕(早期),釉面乌黑发亮,小小的器型宛如一串黑珍珠。尧头陶瓷胎质厚重,胎质多为灰色(灰白胎)。最为有名的是黑釉老鼠盖罐和单柄酒壶。半圆形的罐盖上 爬着各种形态的老鼠,活灵活现,非常生动。罐盖喻天,罐底喻平地,以罐喻天圆地方的宇宙母体,喻老鼠为繁衍之神的子神,表示了人类的繁衍生息,也为民俗文 化中十二生肖老鼠(子鼠)排在首位提供了实物依据。单柄酒壶形如玉壶春瓶,早期口为盘口,颈较细长,流线型壶身,圈足较高,施釉较厚,且多有泪痕,盘口与 壶身用柄连接,既实用又美观大方,俗称“代柄玉壶春”,它明显地区分了上层人文雅士观赏的玉壶春瓶和平民百姓实用兼顾观赏的单柄执壶。中晚期的单柄酒壶, 口为半圆,颈逐渐变短,圆足较低、扁平,器型也逐渐变小,称为“疙瘩型”。还有双耳酒罐、双耳尊、双耳酒川子、壁挂、瓷枕、蒜臼等等。

  澄城尧头窑的装饰艺术异常丰富。主要有黑釉刻花,黑釉划花、白釉铁绣花、白底青花、黄底铁绣花、青釉剔花、铁锈花,其中剔花刻画花最为精彩。

  尧头窑黑釉瓷最具观赏价值:一是它的器型特征,具有仰韶文化的韵味(当地有多处新石器时代遗址、仰韶文化遗址、西周时期文化古墓群),器型较一般瓷器大 气,质地厚重,高约08—1米,直径有的达1米以上,有些则四耳挺立,托着大口,显得如此庄严。硕大的器型显示了中华民族气吞山河、自强不息的民族气 节;二是独特的色泽魅力,那种一黑到底,庄重肃穆的气派,使不少彩瓷相形见绌;三是它的装饰效果,那黑底刻画花的艺术表现手法和特有的美学价值,令别的瓷 种望尘莫及;四是它的丰实的文化内涵几乎涵盖古代瓷器中所有的历史文化内容,在尧头黑釉中都能找到自己的表现形式。

  瓷绘是指在陶瓷器皿上描绘 各种鱼虫,飞禽走兽,山川林木,楼亭人物以及装饰图纹。尧头窑民瓷绘画又与官窑的瓷绘风格不同,官瓷绘画细致华丽,工艺性极强,以用工的多少及描绘的精巧 为价值,呆板拘谨;而尧头民瓷绘画则奔放朴质,豪宕不羁,既有文人画的飘逸风度又具有民间艺术的率真情趣,显得气韵生动,生机盎然。

  铁锈花 (褐彩)是尧头窑宋、金、元、明、清时期的主要产品,它是用含有氧化铁的绘料,在施有白化妆土的黑、黄、白釉的瓷坯上绘出的花纹及图案,再施以透明釉,是 尧头窑具有代表的装饰之一。它的装饰工艺的出现,与尧头窑瓷质的粗糙色黄有关。在粗糙的质地上,饰以粗犷色重的铁锈花,十分谐调。方显其自由,粗犷和豪放 之美。器型主要有为碗、盘、罐、瓶、笔筒、玩具等,延续烧造长达几百年。花型多为五、六、七、八、九点梅花、菊花、蝴蝶、神鸟、童趣、花草。纹饰多有鱼网 纹、八卦纹、莲花纹、太阳花纹夹在其中(鱼网纹与仰韶文化半坡出土的陶罐纹饰同出一辙)。是原始美术、原始文字和原始艺术的结晶,其淳朴的民间艺术风格、 浓重的渭北高原乡土气息,笔调质朴笔法简练传神,形体描绘夸张,是黄河流域民瓷的佳品。

  澄城尧头窑青花瓷单纯稳重,色调柔和雅润,纹饰取材广 泛,用笔洒脱舒展,构思简明奇特,布局疏简匀称,形态惟妙惟肖,丝毫不受官窑细货的影响,我行我素地走着面向庶民百姓的家庭之路。产品主要有碗、盘、笔 筒、塔盒、罐及玩具等。如口径盈尺的“福”字老碗,一笔写成的“福”字,在行草的基础上,又生出了许多变化,似真似变,变中留真,真中体变,深受当地民众 喜欢。这种碗还被叫做“放心碗”,意即用它吃饭的人一定是身强力壮,能吃能干令人放心的人,这种人本身也是有福之人。给人以丰衣足食,安详幸福之感。鱼纹 大盘中描绘的游鱼则腹身肥满,头尾小,口中衔水藻,作弓尾跳跃状,动感十足,逗人喜爱。此外,还有“鱼戏莲”、“连年有余”、“菊花开丰”、松鹤、童子、 马、牛、驴、狮、喜鹊登梅等图案,尤以苜蓿花最为常见,它在吸收了民间剪纸、木版年画的基础上,用百姓喜闻乐见的传统图案,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 憧憬。工匠们用稚拙的笔法绘制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自由随意之中,而不失图案平衡的法则,运笔挥洒自如,勾画粗犷厚重,充分展现出北方民族的淳朴之美。

  澄城尧头窑的剔花刻画花最具特色,制瓷工匠们用剔花、刻画花工艺,以线刻剔花为主,在施有白化妆土或黑釉、青釉的瓷坯上用竹笔(或刀)雕刻出花纹后,露 出瓷坯的底色,金元时期的施透明釉,明以后的基本不施透明釉,经1350度以上的高温烧制而成,形成了黑白、灰白对比强烈的装饰效果。采用平刀法,就是在 施釉的瓷坯上画出图案的纹样,平刀刮出花纹上的釉色漏出胎色,熟练的刀法,刚劲有力,富有寓意深遂的图案,在造型独特的双耳酒沆(罐)上无拘无束,以刀代 笔,一气呵成。使平淡的黑釉瓷器变得更加新颖独特,娴熟的了了数刀,就将一幅幅寓意深邃的图案跃然其上,图案和谐自然。其流畅的画法,刚劲挺拔,颇具雄 风,别具神韵。纹样多以当地的民间剪纸为参考,结合吉祥图案,如莲花并蒂莲纹、石榴、寿桃、团鹤、八卦、暗八仙、缠枝莲、福禄寿、牡丹纹,还有“忠孝信 弟”等等,富有浓厚的地方风味,把淳朴的民间美术风格与人们的生活习俗紧密结合,包含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充分体现出当地人文风尚的雄健朴素与敦厚, 更明显地表达了民众们希望生活富裕的强烈愿望。

  印花装饰艺术是澄城尧头陶瓷的又一特点。器型主要是碗、盘、盅、枕、杯等小型器物的内印外印成 型,制作方法由手工抹转,制好瓷坯,施上外酱釉,内白釉后稍干,用模具一压而成,不易变形,装饰题材广泛简单,形式各异,主要有福字纹、寿字纹、菊花纹、 吉祥语、人名等,印模压印花纹与釉质结合完美,相得益彰。

  澄城尧头窑的可贵之处在于民间需用什么就烧制什么,老祖先留下什么就延续着什么,不 受任何达官贵人的意志影响,因此种类繁多的器型,大小不同的规格,丰富多彩的纹饰独树一帜。它以典雅朴实和遒劲雄浑的风格,反映出历史的原貌和时代气息, 博得众人的喜爱。因而它的制瓷技艺才得到长期的传播而生生不息,成为我国乃至世界陶瓷史上少有的民瓷代表。在黄河流域的西北地区东部遗存着大量的澄城尧头 窑的器皿和器具,祖祖辈辈就这样传承下来了。

 


图片新闻

话说渭南丨探访尧头窑
(一)第一次去尧头窑,是从尧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