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ccyty2017@163.com   电话:0913-6019666
官方微博
扫一扫,一键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官方微信
扫一扫,添加微博!

尧头窑神奇之十二:贤豪辈出

时间:2017-08-26 09:47:23          访问次数:0

尧头是一个历史悠久,得物华天宝之气的地方,也是一个人才荟萃,贤豪辈出的吉祥之地。在尧头千百年的历史长河中,涌现过很多杰出人物,至今仍为人们所传颂。
白氏家族文脉昌盛,代不乏人,明朝出过举人、通判(白鸾),举人、知县(白文奎),贡生、同知(白麟),守备、都司、锦衣卫指挥、广威将军(白甚质);十一世、十二世出过三位训导(白恪、白本洁、白有涵)。清朝出过举人、知县(白意、白明礼)。
白氏家族最为出名的是白意“白天官”(1616—1682年)。白意,白氏九世祖,官至吏部稽勋司员外郎、署文选司郎中事,封奉政大夫。白意为官清正,仗义执言,含冤而死,人称“白天官”,后乡人修衣冠冢“白天官陵”以纪之。
白蕴华,清末秀才,时人称为“神医”。以教学行医为业,为人方正,德艺双馨,声名饮誉洛河两岸。
李氏分支族谱载明,李氏族人李寿(向上追溯不知其为谁子、子孙之后也无叙),明代成化年(1483年)考中举人,曾做过山东蒙阴县知县、曹州知州。
民国时期,南关村出李氏家族出过一位民团营长李新印,是现仍在“营长大院”居住的李德囤的祖父。民国十年六月(1921年)李新印和另一位民团营长李五成,在保卫澄城县城战斗中失败,县城失守后李新印吞金身亡,时年34岁。
民国时期,尧头南关村人李谋留、李宗江父子因采煤逐成大户,李宗江首建“大轮子井(马拉平轮提升)”,民国二十八年,李宗江独资开建园口井(澄合二矿前身)是尧头矿区独户经营煤井,采用马拉轮提升生产方式的第一人。
刘氏家族民国时期出了一位民营团团长,姓刘名振国。民国八年动员民众出资重修东岳庙。
在当代,尧头超群拔类之人也是功业昭彰,能工巧匠代有传人。陶瓷烧制技艺传承人有李义仓(国家级)、白雷锁(省级)、周铁怀(省级)、白忠俊(市级)等20多人。
李氏后人李五成,196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澄城清华第一人。
李和平(李氏家族第25代传人)是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煤炭企业家,因经营合阳二矿有方而名扬澄合两县。近些年来,李和平秉持“富而有德”古训,热心公益和慈善事业,资助贫困学生、出资建校、助力家乡生活设施建设、捐资修建宗祠、捐资尧头景区开发、资业尧头窑文化宣传而名传乡里。
解放后到2005 年以前,尧头考取本科以上高等院校的学生接近70人(清华2人)。博士、教授、高级工程师等都在其列。工程师等都位在其列。
尧头,这个貌似苍凉、看似荒废的境地,实则蕴藏着令人称奇的神奇和真实的感动,蕴含着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那些寥落的村庄、孤寂的庙宇、凋敝的民居、残破的瓷瓦、废弃的古窑,百姓生息相依的坛坛罐罐,无言述说着尧头的前世和今生。
历经千年而至今犹存的尧头古镇,依旧默默地在历史文化的长河中流淌,沉积于厚土之上的文明记忆,依然透射着远古神秘的魔力。
勤劳智慧的尧头先民们,他们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我行我素,创造了属于自己的富庶和文明,虽越千年却依然闪亮发光,堪称是渭北高原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尧头的神奇,古镇的异彩,是千年沉淀下来的精华,流水时光的作念,犹如一张靓丽的文化名片,传递着古色古香的气息,甘冽而醇厚。 

图片新闻

话说渭南丨探访尧头窑
(一)第一次去尧头窑,是从尧头...